笔尖下的那些事儿,一位真诚写作者,愿我能用一份真诚送你一世温暖。
插图:《双面胶》剧照结婚后和父母在起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。
一方面要考虑媳妇的感受,一方面又要照顾老人的感受,那以这时候婆媳关系就显得尤为密切了。
再好的媳妇、再贤惠的婆婆,如果都同住在一个屋檐下,抬头不见又低头见,必然会发生摩擦的。
那么这个时候,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身份夹在中间,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,要养活一家,应该整天忙于自己的事业才对,而不是整日为家里的事犯愁,所以从这一点来说,我觉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现,婚后应该和父母亲分开住,这样对谁都好。
思想之间有差异,做儿子的和父母有了分歧后,肯定不会说什么,但作为媳妇和公公婆婆有分歧后,她还能让吗?肯定会有大吵或者大闹。
轻着就是父母亲搬出去住,和儿子分开;重则就是导致妻子和丈夫离婚。
李文(化名)是家里的独生子,父母是农村的,他老两口使出全身力气,才把儿子李文供的上了大学。
李文在大学也谈了女朋友,她叫小艾(化名),两人大学毕业后,去了北京发展了几年,之后因为都攒了些钱,也回到了本市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,结婚后还有些余钱,又贷了些款开了家属于自己服装超市。
本来父母还是住在农村的,到了第二年后,服装生意也比较好,而此时小艾又怀了孩子,本来小艾是想让自己的母亲过来照顾她的,但李文想着自己的父母又在世,嫁出去的女儿毕竟是泼出去的水,也就没让丈母娘来。
把自己的父母从老家接来,让照顾小艾,让父亲每天帮着自己进货。
小艾本以为公公婆婆就只是住的这一段时间,可没想到这一住就扎根在这儿了。
孩子现在都两岁了,他们二老还在这住着,现在让在回农村去,也不现实,那房子已经近乎三年没住了,肯定是住不成人了。
本来在结婚前,李文就对小艾提过,爸妈这辈子没怎么出过山,等咱们买房后,就把爸妈接过来住,这样也能让他们帮着咱在生活上搭把手。
当这话说出来后,小艾是坚决不同意,因为她特别害怕婆媳关系处不好,在娘家是就和自己三天两头的吵,她害怕了,心里也没底,所以不同意。
可没想到是,这来照顾小艾坐月子,这一住就真的住下了。
这几年里,小艾没少受婆婆的气,而婆婆也没少受小艾的气。
为此小艾还得了偏头痛,医生给的说法是,整天神经绷得太紧,思想意识高度集中引起的,她去检查时也没告诉丈夫李文,而是一个人偷偷去的。
于是在给自己的儿子过了两岁半的生日后,她向丈夫李文提出了离婚,如果不同意就去法院起诉离婚。
李文这时候也是一头雾水,他觉得这个家一切都好好的呀,怎么突然就提出离婚。
在丈夫李文一再追问下,小艾说出了原因。
她说:爸妈在这个家也住了有几年了,他们住着我也没说一个不字。但是你看看,因为冰箱里放的那些食物,吃不完的她又不让扔,我去做饭她又嫌浪费。最后导致吃那些坏的食物,拉了多少次肚子,我们孩子还不到三岁呀,我真怕你妈医院去了!
丈夫李文听完后彻底怒了,他觉得母亲这也是为这个家好,难怪每次母亲给儿子东西吃时,你都一把抢去扔掉,这原来是怕有毒啊!
妈也是心疼他的亲孙子呀,再说了给那刚买的糖果啥的,你也不让吃,这就有点过分了。她也活了这么大岁数了,怎么会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坏呢!那拉肚子只是消化不良而已。
小艾听到这儿,气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并说道:“这个家我真的待不起了,求求你放过我们俩吧!为了每天吃饭的事,我天天要像防贼似的防着你妈,我已经严重抑郁了,因为我怕那天她把我们都送走。你妈总是给孩子吃过期的食物,这个家我一刻我不想待,要么让她搬出去,要么我搬。而且我离婚后,这儿子我也要带着,你们带我更不放心!”
这番话说完后,小艾也就摔门抱着孩子走了,而这时李文也没有追,就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,不知所措。
因为是晚上,在给孙子过完生日后,李文的爸妈下楼去公园里散步去了,所以他们吵架这一幕,父母没有看到。
对于这样的家庭,这样的婚姻,你说小艾的反应太大了吧,可总归是人命关天,这也是一个正常人反应。
而李文的母亲错了吗?这是她一生都节俭的习惯,既然都已经是谆谆暮年了,这习惯也肯定难改。
作为此时的丈夫、此时的儿子,能做的最好、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和父母分开住。老家肯定是回不去了,在市区找一个小一点房子让他们二老住,可能还能挽回这段婚姻。
从《婚姻心理学》这本书的角度上来说,小艾和李文的婚姻是属于“经营婚姻”这方面的问题,我觉得知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解决,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媳妇和母亲,作为丈夫和儿子的两重身份应该一碗水端平
从李文和妻子小艾的对话中就能看出,李文还是偏袒于母亲的,所以给才让小艾下定决心想要去离婚。
一面是亲情、一面是爱情,这个时候就不能讲情了,而应该讲的是理。
在本案例中,妻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,但母亲的做法作为儿子应该去说道说道,并建议母亲坏的东西就扔掉,而不是一味节俭,吃坏了人可就得不偿失了。
作为男人,想要亲情爱情两不误,那么首先你必须就得先给他们这两样中的其中一样东西。
太偏袒妻子,父母就觉得你是不孝,太偏袒母亲,妻子就觉得这是不爱,一家人对付她一个外来人,那么就会导致两个人的婚姻破裂。
在《婚姻心理学》这本书有讲过,女人的嫉妒心都很强,但她们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,就是作为中间人的你,得讲的是理而不是情。
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去让她们信服,处理好婆媳关系也就给自己的婚姻添砖加瓦,让这个家变得有温度,让你们之间变的更和谐,这也是一碗水端平的重要性。
婚后尽量和父母分开住,因为距离永远都是最好的相处方式
其实在婚后,和婆婆公公住在一起,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种尽孝。因为老人生病时,总该都有个照应。
但是住在一起后,难免就会和媳妇产生矛盾,毕竟老人的思想和年轻人的思想有差异的。
所以说,我觉得如果父母的思想偏老套,或者有非常执拗的性格时,那我的建议婚后还是跟父母分开住,因为这样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对这个新组建的家庭来说,都是有好处的。
你自己是亲儿子,哪怕父母再打再骂,你依然还是对他们好,可是换作媳妇呢?他们又没生她养她,当然不愿意受这份气了,下来可能就是矛盾了。
那么这个时候,什么才能缓解这种局面,只有距离了。让你和媳妇去离婚,这显然不是大多数做父母愿意看到的,因为千盼万盼终于给儿子结婚,怎么可能又因为他们老两口而拆散儿子的婚姻呢!
所以这个时候,他们也就会做出让步,但自己的心里又有个疙瘩下不去,那就只有眼不见心不烦,那就是分开住了。距离毕竟能产生美,当然也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了,只是也是最好的一种选择。
父母勤俭节约、爱子心切的初衷是好的,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尊重
就比如李文的母亲以为好的东西,不舍得吃,就留给孩子们,就算搁置的时间长了,可能也看不出来,孩子吃了后必然是对身体有害的。
这是老人们普遍的一个做法,我们改变不了。唯有能做的就是勤买东西,勤去父母家,盯着或者做给他们吃。我相信这些事情,作为儿女的应该还是能做到的。
也有一种方法,就是教育孩子当爷爷奶奶给吃的时,先接住,但不要着急吃,给父母看了后在吃。
万万不可正当老人们稀罕孩子呢,给吃的时,却让孩子拒绝或者接住后,当着老人的面扔掉,这就有点伤老人的心了。
而上面的夫妻两个,还是没有把这件事处理好,因为这事离婚显然是有点可惜。
对于小艾来说,她主要的是担心孩子的健康,最主要的就是这个问题,如果能把这一个问题解决掉,那么这日子还是能过去的。
而作为大人,也都住在一个家里,既然婆婆不让你做饭,那这些菜啥的,做儿媳妇看到不好的偷偷给它换掉就是了,没必要非要把婆婆赶出去。
就算被迫赶出去后,这不仅让李文的心过不去,还让这个家总要承担房租水费啥的,无疑也多了一笔费用。
所以解决到最合适的方法,也是最省事的方法,就是教育孩子的做法,然后一家人再把老人包容过去。如果做妻子的这都答应了,可能做丈夫的,会感激你一辈子的!
END
今日话题:
你和家里的婆婆是怎么相处的?
欢迎留言,一起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