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,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每天只有24个小时,而每天的任务则可能很多,最优的策略大概是高效的利用好每一个小时,甚至每一分钟。如果我们想要高效的利用时间,就一定不能忽视自己大脑的作用。
最近我读了《24小时大脑》这本书,这本书提出了分时段脑科学的方法,根据我们每天的身体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,从而让自己的大脑更加高效,也更加健康。
著名的记忆研究者埃里克·坎德尔所说:“失去记忆,就失去了所有。”我们所知、所能、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记忆接受信息的能力上。可是当我们的大脑状态不好的时候,自己的记忆力以及注意力,反应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。这听起来也是很糟糕的事情。在这本书中,作者认为刚起床的三个小时,最好是在6点到9点,是大脑活力非常积极的黄金时间,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。不过,不太清楚为什么每次我早上醒来的时候都会觉得昏昏沉沉的,我想大概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。我打算每天早上起来之后,认真的去洗把脸,然后在阳光的沐浴下开启崭新的一天。与此同时,作者还特别不建议人们在早晨的时候去查收邮件,或者是看太多的消息。这是因为看这些消息会非常的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,在我们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,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更加有价值的事情。上午是大脑最活跃的时间段。将需要深入思考或想象力的工作放到上午去做会有更好的效果。下午,交感神经的状态开始低迷,我们适合做不用深入思考的机械性工作。尤其是在夏日,适当的午睡是一个很好的习惯,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很难把握的就是午睡的时间长度。从科学上来讲,午睡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会比较好。但是我们很容易觉得,这么短的休息时间并不会有什么帮助,而且有的时候当我们午睡结束之后,也很容易会觉得头脑昏昏沉沉的。很多科学研究表明,不管是叹气还是发呆,都是有积极意义的,这些行为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缓解我们的压力。虽然唉声叹气会让我们觉得很消极,但是如果能够让我们暂时放松下来,偶尔叹气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。相比之下,发呆就更加无可厚非了,毕竟没有人可以长时间一直保持绝对的专注。如果忍着不叹气,很可能会引起偏头痛。当你因工作或人际关系忍不住想要叹一口气的时候,其实这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适表现,它能帮你将怨气吐出去、将幸福的能量深深地吸入身体。据我的观察,很多年轻人会在晚上熬夜,这并不全是因为工作任务太繁重,而是因为我们在白天几乎没有什么自由的个人时间,在睡觉之前,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由和快乐,所以想要去延长这部分快乐的时间。作者也建议我们应该每天都有一些空闲的个人时间,来做一些自己真正觉得快乐的事情,哪怕只有半个小时。当然这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讲是一种挑战。
每天24小时,也让我们的大脑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吧,这会让我们的生活状态有质的改善。